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急救便方》 喜宝 2023-06-17 51阅读 0评论 凡自缢高悬者,徐徐抱住,不可截断绳索;但缓缓解下,安被放卧。微微拈正喉咙,以脚一人以手摩擦其胸臆启动之,一人摩擦其手足屈伸之。若已僵直,但渐渐强屈之,又按其腹。 一人以脚裹衣,抵...
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脉经》十卷:卷一、二、三 喜宝 2023-06-17 184阅读 0评论 序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
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脉经》十卷:卷四 喜宝 2023-06-17 164阅读 0评论 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膈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
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脉经》十卷:卷五、卷六 喜宝 2023-06-17 42阅读 0评论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在人体躬(《千金》作而行人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
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脉经》十卷:卷七 喜宝 2023-06-17 83阅读 0评论 学中医技能,考高级健康管理师,咨询中医药验方国医经方灵芝老师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其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体疼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者,不可发其汗。何以知然?此为...
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脉经》十卷:卷八 喜宝 2023-06-17 184阅读 0评论 学中医技能,考高级健康管理师,咨询中医药验方国医经方灵芝老师 寸口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于脏即死,入于腑即愈,此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温和,...
中医 中医古籍完整版《脉经》十卷:卷九、卷十 喜宝 2023-06-17 108阅读 0评论 学中医技能,考高级健康管理师,咨询中医药验方国医经方灵芝老师 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少阴,心脉也...
中医 中医古籍阅读《针灸甲乙经》卷十 喜宝 2023-06-09 52阅读 0评论 《针灸甲乙经》卷十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皆...
中医 中医古籍阅读《针灸甲乙经》卷九 喜宝 2023-06-09 120阅读 0评论 《针灸甲乙经》卷九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邪在心胆...
中医 中医古籍阅读《针灸甲乙经》卷八 喜宝 2023-06-09 106阅读 0评论 《针灸甲乙经》卷八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上)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下)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五脏六腑胀第三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肾风发风水面肿...
中医 中医古籍阅读《针灸甲乙经》卷七 喜宝 2023-06-09 112阅读 0评论 《针灸甲乙经》卷七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
中医 中医古籍阅读《针灸甲乙经》卷五 喜宝 2023-06-09 19阅读 0评论 《针灸甲乙经》卷五 针灸禁忌第一(上) 针灸禁忌第一(下)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缪刺第三 针道第四 针道终始第五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针灸禁忌第一(上) 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