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字的时代与古籍版本研究研究古籍文字,一方面有助于研读文献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古籍断代的确认。4.1避讳改字避皇上的名讳(偶涉尊长的名讳)一是缺笔划(存字不全形)。
中医药方字迹
4、用字的时代与古籍版本研究
研究古籍文字,一方面有助于研读文献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古籍断代的确认。
4.1 避讳改字
避皇上的名讳(偶涉尊长的名讳)
一是缺笔划(存字不全形)。对该避的字省写末笔或其他笔画。
二是改用字(存义不存形)。改写同义字来代替本当写的字。
注意左右两图中“玄(眩)”“惊”的缺笔与否。
赵本《伤寒论》无宋讳缺笔顾本《素问》宋讳缺笔
下图为康熙本《金匮玉函经》。此书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之后再无刻印记载。因而有人认为清康熙本是北宋本直传。但从避讳看,显然不是这样。南宋避赵桓嫌名讳,“丸”改作“圆”。故康熙本的底本必定不是北宋本。
注意图中药丸之“丸”改成了“圆”。
注意避讳的特殊性:
◎哪个皇帝当政就会避谁的讳,但避讳宽窄各朝各代不一样;
◎官方避讳严,民间避讳宽;
◎中心地区避讳严,边远地区避讳宽;
◎不同地域政权并存时,避讳就有地域性(如南宋与金有不同避讳);
◎见到避讳字多数有意义,若见不到就不能说明什么。
◎避讳有可能被后世沿用,这时也不能用以证明什么。如《伤寒论》中的“鞕”。
4.2强权造字
一些背景特殊的字,是强权人士造出的。如武周新字、太平天国新字等。
武周新字是武则天执政期间颁行的新字。据考,在武后载初、天授、证圣、万岁登封、圣历五次改元时,武后分次颁行了新字计17字(“月”改过两次)。
敦煌医方卷子P.2565
4.3特征用字
敷药,明代以前多作“傅”,有时也作“付”“拊”“铺”“勃”“薄”等,但都不作“敷”。明版《外台秘要》始见“敷药”(宋版全不作“敷”)。
生姜,古只作“生姜”,南宋末始作“生姜”。
蜀,北宋以后才有“四川”,简称“川”,因而蜀椒在先,川椒后出。
“吃”“吃”本不混用,明代时始有混用。
此外,药物进入药用的时代有先有后,外来药更是如此;特定药名、病名的出现时代亦多可以通过旁证考知。利用这些证据,也可以对所载古籍作时代考证。
例如,日本的真柳诚教授利用多种文献和实物考证,证明桂类药物在宋以前称桂、桂枝、桂心、肉桂……所用实物为桂枝厚皮的中间层,即今肉桂,宋代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书后在解表药中统一改为“桂枝”
知道特征字的办法:
一靠阅读积累——亲眼所见,他人报告。
二靠查字典——大型字典通常会先收首见例,这样可以参考得知。(但也要注意避免受字典错误的误导。例如“吃”用于吃饭义,《汉语大字典》说始于唐代。其实明代才有)
三靠用语料库——现在较流行的有北大语料库、国学大师。二者质量都比较高,国学大师更能链接出很多古籍原图,因而可以查证。
古籍文字有可能被改易,要避免把后代的改字误认为原书的用字。
《金匮要略·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饮有四:有痰饮……
《说文》无“痰”字,《广韵》始收,上条在《脉经》卷八作“淡饮”。可知《金匮》经后人改动。
5、繁简字
现代人大多接受的是简化字教育,因而用繁体写作有较大难度。好在现在都用电脑写作,一般都用电脑WORD或WPS系统自动转换。在转换时有一些问题是要注意的。
5.1汉字简化的主要方法
一、整字改换。如:杰——杰、惊——惊。
二、草行楷化。如:尽——尽、两——两。
三、同音、近音代替。如:昇——升、只——只。
四、改用本字。如:电——电、舍——舍。
五、部分省略。如:声——声、离——离。
六、部分改换。如:炉——炉、疗——疗。
七、符号代替。如:赵——赵、权——权。
八、偏旁类推。如:饭——饭、语——语。
其中,在逆转换(简转繁)时容易出错的主要是第三类,因为代替,意味着一个字对应着原先两个或更多字;第四类也有一些字是这样的关系。
5.2一对几简繁关系字
汉字简化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有几繁对一简、半简半不简等情况,大多是同音替代法导致的。需要加以甄别。
摆摆摆卜卜丑丑出出斗斗恶恶恶发发发范范复复复干乾干谷谷后後胡胡汇汇汇伙夥几几姜姜借藉尽尽尽据据卷卷困困里里历历历了了蒙蒙蒙蒙面面柠柠扑扑仆仆朴朴千千签签签迁迁秋秋曲麯舍舍术术松松苏苏苏(苏)台台台台听听涂涂团团团系系系纤纤纤咸咸须须须痒痒余馀余郁郁御御云云(藏)脏脏脏折摺征徵症症只只只制制致致钟钟锺种种筑筑准准
网上可以搜得北京大学陈明然所作《非一一对应简繁字研究》一文,对一对几简繁关系作了较好梳理,共近两百组(实际常用者约100组)。需要者可以专门学习、记忆一下。
5.3简转繁的注意点
千里迢迢荣归故里,他刚下车,就先到大发发廊找谷干发师傅刮胡须、做了高背发,又吃了一个面包充饥。
PPT系统简转繁:
千里迢迢荣归故里,他刚下车,就先到大发发廊找谷干发师傅刮胡须、做了高背发,又吃了一个面包充饥。
应该说大体转得不错。但拟人名用字“谷干发”及后面的生造词“高背发”因为没有对应词,所以转得不可靠或有错;“吃”不转“吃”,有点奇怪。
B 注意WORD会转词
如:小品方治脚气用厚朴汤
简转繁:小品方治脚气用厚朴汤
上面的转换是正确的。但网上流行的中医古籍650种,是《中华医典》的盗版转换成的。上面这句就会转成:
短剧方治香港脚用浓朴汤
这是在词对应时默认繁体为记录台湾用语而发生的(因此还出现了一个“新药名”——浓朴)。
因为台湾语言中,“小品”被称为“短剧”,“脚气”被称为“香港脚”,“稠厚”义多用“浓”。
划重点!!!!!
因此,在简转繁前较好先做一个事:把简繁转换工具栏中“转换常用词汇”前面的勾去掉。
较后!!!
简转繁后要转回字体
Office中,一般默认转成繁体后的字体为
如: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倶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简转繁的常见结果(有的电脑软件设置或字库情况有不同):
这个字体就是Pmingliu。和我们常用的宋体或黑体等不同,标点符号全居中。因此,在简转繁之后,要选中转换后的文字,将其再次转换为该段文字原先使用的字体。
附:本讲座主要参考书:
到此,我们“中医古籍用字概要”的课程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次感谢沈老师百忙之中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课程!
作者:喜宝,采用[CC-BY-NC-SA]协议进行授权如无特别说明,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自:喜宝家
原文:中医古籍用字概要【四】发布于: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