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书籍用的纸质与现代不同,有多种类别,材质也不一样。小编整理了古籍着常用的纸质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

  古时候的书籍用的纸质与现代不同,有多种类别,材质也不一样。小编整理了古籍着常用的纸质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

  麻纸:

  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

  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

  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

  竹纸:

  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

  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

  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

  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

  米黄色,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

  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作者:从小爱抗日,采用[CC-BY-NC-SA]协议进行授权如无特别说明,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自:喜宝家

原文:古籍着常用的纸质介绍发布于:2023-06-18